不招35岁, 到底是谁提出来的?
早上看到群里有朋友发了一张图:
关于35岁这个梗,其他行业我不是很清楚,但是在我们程序员的职业生涯中,35岁绝对是个分界点。
按道理,35岁应该是很香,有经验,也有精力,但为什么就变成分界点了?
我真的很好奇,这个35岁的梗,到底是谁提出来的?
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35岁的梗是华为或者中兴之类的企业提出来的。
跳转程序员行业,我们看到公务员考试也有这个年龄限制的。不过,很多可能不太知道,其实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问题,不是一开始就有的。既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,那总有开始的年。
我从网上查到相关资料:
35岁这个梗最早由赵洪洲 提出。赵洪洲在1979年,通过对1500年至1960年间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项目的主要参与人才进行统计分析,发现这些人的最佳年龄规律在25~45岁之间,其中大多数杰出科学家的成名年龄在33岁,峰值年龄在37岁,两数偏差求平均后得到35岁。
此外,35岁在公务员招考中也有相关规定。1994年《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条例》 规定公务员招考的年龄不超过35岁,这一规定进一步强化了35岁作为职业门槛的概念。
在互联网和民营企业中,35岁危机现象尤为显著。一些企业,如华为和中兴,被指责为带头辞退35岁以上员工,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。
一个程序员,一旦到了35岁,找工作是真的难,前年还好点,这两年是真滴难。
为什么会难?我个人觉得有下面5个方面:
自身要求待遇相对较高
自身没有漂亮的履历
自身实力不够硬
大环境不好
人员过剩
精力不如刚毕业的小伙伴
如果真的想找个工作,肯定没问题,问题在于待遇。精力不如刚毕业的小伙伴,这个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,但也有很多精力很好的,整体上来说还是能应对工作。
这两年大环境不好是一方面,另外,加上前些年大量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加入,导致行业人员过剩。
举个两个我身边的例子:
我认识一位英语专业毕业的,还是过了专8,在一家培训机构工作,工作了三年了工资也就8000多,这位朋友在无意间看到一个广告说程序员工资非常高,只要培训小半年时间,出来随便就能找到20w年薪的工作,于是,他真的就去培训了,最后在广东顺德那边找到了一家外包公司,给美的做项目,月薪15k。
一位浙江大学研究生,生物 什么专业的,校招形式进入我们公司的,据说后来他去了工商银行(开发岗位)
实话说,现在就是僧多粥少,自然对我们面试门槛就变高了。
来源网络,侵删